位置:山东忠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 妙趣横生

仰韶文物现身记(下)
[ 作者:佚名  来自:大众日报  点击数:1168 ]

        穿越历史的迷雾
       
    2005年夏天,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保管部主任冯向阳博士带人清理库房的岩石标本时,突然发现了3个神秘的标本箱,里面装的竟然是中国仰韶时期的陶罐和陶器碎片。6000年的陶器相对地质博物馆的几亿、几十亿年前的地质标本来说太过年轻。中国地质博物馆立即就此展开了调查,一个中国地质学家和一个瑞典地质学家的往事开始浮出水面,让现在的人们看到了这位瑞典学者深刻影响中国现代考古事业历史进程的一幕幕……这个偶然发现,揭开了20世纪中国地质科学史上一段尘封的精彩传奇。
        查找仰韶文物
        1935年,国民政府拨款在南京珠江路942号建起了中国地质矿产陈列馆,把北平丰盛胡同地质矿产陈列馆一分为二,把其中最主要的标本随同中国地质调查所迁往南京新馆。就在南京新建成的地质矿产陈列馆开馆不久,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随即逼近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和南京其他政府机关接到命令,限期三五天内紧急撤离。
        地质调查所全所的员工连续奋战了3个昼夜,在11月16日到18日把陈列馆、图书馆,还有各个研究室的重要的标本图书和仪器,统一装箱和编号,一共是202箱,其中陈列馆的标本占了88箱。由于陈列馆的标本绝大多数都过于笨重,只能精选历年来采集和收藏的珍贵标本带走。至于在那批运往重庆的精选标本中有没有安特生退还的仰韶文物,如今已经找不到任何档案记录。但一个间接的证据是,安特生退还的仰韶文物没有出现在重庆中国各大科研机构联合举办的展览名单中。
        1946年夏天,中央地质调查所由重庆迁回南京,年轻的地质工程师刘东生记得,当时有几百箱标本从重庆运回南京,到1946年年底才运完,接着他们就拆箱清理标本。在那里,他看到三四个彩陶的罐子,都很完整。那么,2005年夏天中国地质博物馆在清理库房时发现的3个神秘标本箱里那4个完整的彩色陶罐,与刘东生1946年在南京看到的陶罐是一回事吗?
        2006年春天,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前往南京开始了查找。他们在中国第二档案馆找到了南京地质矿产陈列室1948年开馆时印制的《参观指南》。在上面清楚地写着在第一层展厅陈列中,有史前仰韶时期的陶器。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人们异常兴奋,他们随即前往南京地质矿产陈列馆了解情况。但令人失望的是,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来访者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安特生退还的仰韶陶器,也没有任何档案记录,但他们大胆地推断:既然刘东生1946年在南京拆箱清理标本时看到了陶罐,1948年在南京地质矿产陈列馆展出的《参观指南》里面也标明有仰韶文物,那么就可以肯定,2005年夏天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库房里发现的彩色陶罐就是1946年刘东生在南京看到的彩色陶罐!
        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时隔半个多世纪,这些仰韶文物突然现身在北京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它们是什么时候从南京运到北京的?这些陶罐和陶器碎片难道就是瑞典东方博物馆向中国方面提出查找的仰韶文物吗?为什么直到2002年,瑞典东方博物馆才提出要查找安特生当年归还仰韶文物的下落呢?那些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地下库房发现的陶罐与陶片上的编号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奇怪的文物编号
        很快,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曹希平和瑞典东方博物馆取得了联系。2006年5月,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曹希平和《探索・发现》摄制组前往瑞典,希望能在安特生的故乡找到更多的线索,和仰韶文物失踪的最终答案。接待人是这家博物馆的研究部主任埃娃女士。在这座博物馆的主展厅,浩浩荡荡的仰韶文物给人的视觉造成了极其强烈的冲击。
        埃娃把他们带到了展厅一个突出的转角处,他们发现展柜中有一件陶片的编号是用“K”字打头,并带有方框“P”的标志。而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发现的仰韶文物上,同样也有这种带“K”字打头的编号和方框“P”的标记!
        埃娃女士说:最近我们在重新整理库房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标有字母“P”的标本,当时安特生对所有这些标本都做了标记,分别被标上字母“P”和字母“S”,标有字母“P”的标本按计划应返回中国。“S”是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拼音字头,而“P”则是中国北京的英文字头。
        东方博物馆还毫无保留地对他们开放了库房!在此,他们发现了一个有关安特生在中国发掘文物的编号秘密。所有这批文物都是K字开头,并且K字一直用到1959年。这让他们想起,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发现的仰韶文物上面,同样也有“K”字头的编号。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曹希平认为,在瑞典文中,中国叫kina,它的第一个字母是K,这批文物来自中国,安特生用K字开头可能说的就是kina,中国。
        尽管解决了安特生仰韶文物的编号之谜,但中国地质博物馆和瑞典东方博物馆都没有得到有关安特生退还给中国仰韶文物的最终下落。瑞典东方博物馆在发现带有“P”字头标记的仰韶文物后,立即进行了研究。同时,瑞典东方博物馆通过瑞典驻中国大使馆向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出了协查通报。
        回到北京之后,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曹希平和保管部主任冯向阳博士对瑞典东方博物馆提供的清单做了仔细核对,他们发现:安特生先后7次退还给中国的仰韶文物总共1389件,但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库房找到的那些仰韶文物中只有1件和瑞典清单上的编号相吻合。这件文物的编号是“K6371”,退还时间是1932年7月4日。那么,其他的1388件文物究竟去了哪里呢?
        仰韶文物令人迷惑
        2006年夏天,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人们,再次深入研究了他们在自己库房中发现的29件仰韶陶器和陶器碎片,但疑惑还是接连不断。
        根据他们在国内外调查走访的结果分析,对这29件陶器和陶器碎片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
        这些文物应该是安特生和中国地质调查所在联合考古发掘中的成果。
        其中,标有“Y・S”这组编号的14件陶器和碎片,有可能是安特生在中国考古开始阶段的编号方式,它是以“仰韶”的中文拼音字头作为编号依据的;而用毛笔写有“仰韶村”中文字样的1件,则一定是参与仰韶村发掘工作的中国地质调查所工作人员写上去的。
        “K”字打头并带有方框“P”的9件陶器,应该是安特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启用的编号系统。方框中的“P”则是英文“北京”的第一个字母,代表这些文物在瑞典研究后,应该归还给中国。而惟一的一件“S”的文物,应该是留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不知道为什么,它也出现在这批陶器中。而有4件没有任何编码的完整陶器,则让人疑惑不解。
        仰韶文物的迷局仍需破解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成立,李四光出任地质部部长,传奇将军何长工被毛泽东点将出任地质部副部长。地质工作异乎寻常地被急速推向中国经济建设的前台。地质部决定将全国地质陈列馆领导机构由南京迁到北京,北京馆改为总馆,南京馆成为分馆。那么,安特生归还的仰韶文物下落是否有人提起呢?迄今为止,我们没有查到任何文字档案。
        1958年9月,中国地质博物馆大楼落成,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标本由兵马司9号迁入新馆,1959年9月,新落成的中国地质博物馆一至四层26个陈列室的布展工作结束。10月,地质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正式向观众开放,共计展出面积4500平方米,展出标本17039件,接待了大批国内观众及许多国外代表团和外国驻华使馆人员,成为中国地质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些展览中,惟独没有安特生在中国仰韶考古发掘的文物。而此时的安特生已经是85岁高龄的老人了,他在中国的考古贡献和学术研究成果遭到国内学术界的质疑,所以没有人能正面谈论安特生以及他所归还的仰韶文物。
        1960年,86岁的安特生在瑞典家中平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安特生去世后第二年的3月4日,仰韶村文化遗址被中国政府列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后来,遗址又被评选为20世纪中国考古100件大事之一。
        1980年10月到11月,1981年3月到4月,第二次发掘仰韶村古文化遗址的工作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渑池县文化馆共同主持,这次发掘进一步澄清了仰韶村古文化遗址的内涵,证实了该遗址含有仰韶和龙山两个考古学文化、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层叠压关系。
        仰韶村遗址是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首次发掘的,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两次发掘,获得了大量的遗迹、遗物,从而为研究我国社会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那么,这两次发掘的文物与中国地质博物馆2005年发现的陶器有关系吗?河南省渑池县博物馆还有没有安特生发掘的仰韶文物呢?2006年春天,《探索・发现》栏目的另外一个摄制组正在河南拍摄中原地区考古发掘的历史纪录片,就在这时,编导接到北京的紧急通知,要求他们帮助调查安特生退还仰韶文物的下落,于是,摄制组立刻赶往渑池县博物馆进行相关寻访。在渑池县博物馆里,史前人类的生活场景被还原得栩栩如生,但令人遗憾的是,博物馆展出的陶器,除了新中国成立后两次大规模发掘的以外,没有一件与安特生有关。还可以肯定的是,安特生当年发掘的陶器已全部运走了。
        就在这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李新伟博士应邀前来鉴定博物馆的仰韶文物。李新伟回忆说:地质博物馆发现的这批文物,应该说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根据我们发现的一些档案材料看呢,瑞典方确实分几批返回了一些文物,但是现在地质博物馆发现的这些珍贵文物,是我目前看到的惟一一批跟安特生在仰韶、甘肃、青海地区工作的有关材料。
        据李新伟猜测,安特生当年归还中国的仰韶文物,有可能大部分被分别保存在中国的一些学术机构,也许是在南京博物院,也许是在台湾的中央研究院。
        李新伟的猜测或许是正确的,但,安特生退还仰韶文物所留给人们的疑问并没有就此终结。
        2006年7月1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举行了一个简朴的公众活动,以纪念这个博物馆的90岁生日,一个和仰韶文化相关的主题展览同时揭幕。
        目前,中国地质博物馆和瑞典东方博物馆始终保持着热线联系,对安特生当年归还发掘仰韶文物下落的寻找,还要继续下去。(完)

     

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84号鲁润名商广场B-802 电话:15806696587 0531-82068798 邮编:250001
版权所有@2005-2022 山东忠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