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山东忠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 妙趣横生
鲜为人知的省博轶事
[
作者:佚名 来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56
]


差点被扔掉的战国文物
上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十年“文革”的省博物馆百废待兴。库房里堆积的文物开始逐步整理。一天,一位老馆员走进库房时,看到一小堆残破的陶罐瓦片堆积在墙角。他看到其中有几个类似于渔网网坠的长卵型陶罐,便问身边的人这是什么,旁边人回答,这就是渔网坠,博物馆这种东西很多,不值钱。
老馆员顺手拿起一个仔细端详,发现顶上有吹孔,侧面有音孔,非常像古代有名的乐器陶埙。他又随手在这堆东西里扒拉了几下,发现类似的陶罐共有六个,他拿起一个试吹了一下,音色柔和美妙。不仅如此,他发现这些陶罐每个上面都印有7字款铭文“命司乐作太室埙”。显然,这绝不是渔网坠,而是一种珍贵的宫廷用祭祀乐器。可惜的是,最大一件低音埙顶已残破,其余五件完好。后经这位老馆员进一步研究,此六件陶埙为战国时期专门用于祭礼音乐的乐器。古时天子的祖庙称为故庙,有五室,中央的大室称为太室或世室。春秋时期,鲁国对周公的庙也称太庙。根据这组陶埙的铭文可知,这组战国时期的陶埙,当为鲁国国君命令他的乐官为祭祀周公庙而制作的专用乐器。这些从被错当成渔网坠,差点被扔掉的瓦罐堆里捡回的战国乐器为我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又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彭真同志二次题字
1985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来山东视察时,参观了山东省博物馆,当场为山东省博物馆题写了馆名,并为省博题词“古为今用”。但等彭真同志走后,博物馆工作人员才发现,彭真同志为博物馆题写的馆名为“山东博物馆”,落了一个“省”字,于是工作人员就想让彭真同志给补上这一个字。当时已是深夜,大家都很担心会不会影响彭真同志休息。但第二天彭真同志就要离开济南,如果这次不补,以后就很难有机会了。于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硬着头皮来到彭真同志下榻的南郊宾馆。没想到彭真同志竟然还记着自己少写了一个“省”字,二话没说就重新写了一幅。老领导平易近人、严谨负责的精神到现在仍让博物馆工作人员记忆犹新。
赴日展览顺便教太极拳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省博与海外的交流渐渐多了起来。山东省和日本山口县在结成友好关系的同时,就提出举办山东省文物展览的问题。1986年春,由省博牵头赴日举办的山东省文物展览在日本引起轰动,在山口县展出的近两月时间里,每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许多日本政要甚至从东京开车过来参观。在赴日主办展览的省博工作人员中,有一位老同志太极拳打得很好,他每天早晨起床后打太极拳锻炼身体,被负责接待的日本同行看见,极力邀请他教授太极拳。于是在办展期间,这位工作人员竟在日本带起了一个小小的太极拳学习班,有十几位日方接待人员跟着学习,近两个月下来,也小有所成。此事还被当地电视台采访报道。
甲骨文至今留下一个谜
在山东省博物馆的藏品中,甲骨文是最有名的藏品之一。其中大部分为国学大师罗振玉的旧藏,还有一部分是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的收藏。但是关于明义士收藏的这批甲骨,却至今给山东文物界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明义士1910年来华,先在河南省武安、彰德等地调查搜集文物,后得知殷墟一带出土甲骨,便大量收购。他于1933年来山东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任教后,继续收集甲骨及其他文物,自称已收甲骨五万余片。明义士1937年回国时,将许多珍贵文物带走,余下部分埋在齐鲁大学校园内,绘图为记。交英国人林仰山保管。1952年,林仰山回国时将埋藏图示及所代管的其他文物,一并交给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其中有甲骨8000余片,大多数是小片、碎片和无字甲骨。
按说,此事应该告一段落。但没想到,1980年,国家文物局收到英国人麦卡尔提供的原齐鲁大学地下五处埋藏文物的英文注记草图及所埋文物清单,并于是年4月转至山东省文化局。文化局指示省博物馆成立了调查勘探小组。勘探小组工作30余天,依图查勘,证明该图即1951年夏发掘齐大地下文物4处8箱时,林仰山所用图的备份。这位直至1980年始向中国政府献宝的麦卡尔,推测即为林氏所讲过的那个具体埋藏人“西籍年轻大夫”。他一直不知道文物已被发掘移交,故而有此献图之举。但是此举却给文物界留下一个待破解的谜团:1951年文物移交时,依林仰山图开掘的是四处共8箱,而麦卡尔的图是五处,1980年勘探时又无所获。那么麦卡尔所标的另一处文物哪儿去了呢?是麦卡尔记忆有误还是林仰山有所隐瞒,至今成为一谜。彭真同志1985年参观省博物馆。差点被当渔网坠扔掉的战国文物太室埙